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佳作赏析 > 正文

变迁动力学:传播之波与社会之变

2011-06-23 17:22:34  来源: 新华网传媒频道  作者:   
视频加载中...

当前新媒体技术和应用则正在以其创新之力持续不断地进动社会变迁进程。对于处于这个过程中的2011年,我们则可将其看作是新媒体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过渡性节点。在这个节点上,新媒体传播之波,引起信息波涛汹涌;移动互联网社会之变,深入社会结构肌理。

一、 新兴传播形态,冲击社会结构

2011年新媒体发展有何独特之处?笔者认为,2011年仍是从固定互联网迈向移动互联网传播环境的过渡之年。新媒体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纵观媒体发展历史,没有一成不变的新媒体,也没有永葆青春的新媒体。在新媒体领域,总是有新的媒体形态出现,而这些新兴的传播形态,在为人们提供更新的传播自由和传播空间的时候,也在悄然改变着社会的结构。不管是从电报、电视的出现,还是微博客的星火燎原,都为人类社会交往提供着新的元素和新的可能。比较而言,基于互联网的微博客和SNS等新媒体形态对于社会结构的变化确实前所未有的,其对于社会结构的影响已经突破了虚拟空间的界限,深入到现实生活的脉络之中。

二、 移动碎片传播,塑造敏感环境

不管是手机短信,还是微博客,都是一种典型的碎片化传播。移动互联网环境之下,移动数字碎片传播比传统的碎片传播释放出更大的能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碎片传播,使得人类交往显得更加细密,更加丰富,换言之,也就是说是这种新型的碎片化传播提高了人类信息传播的密度,也提高了人类信息传播的效率和质量。不管是日本宫城的地震和海啸,还是利比亚阿加西的禁飞区和美军实施的“奥德赛黎明”军事行动;不管是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危机背景之下的美国人抢购碘化钾,还是中国部分城市抢购食用盐,都在移动互联网世界中即时飞跃而出,让我们感知着这并不宁静世界的脉膊和心跳。可见,移动碎片传播,使得所传播的信息更为敏锐,同时也使得该传播环境中的传播者更为敏感。这是因为即时信息推送、即时个性评论、即时在线聊天、即时视频聊天等等移动互联网传播方式已经使得传播过程中的人和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为移动互联网信息生态环境变得更为敏感,所以移动碎片传播需要在自律、他律的环境下更好地成为互联网精神更为丰富的承载平台。

三、 互联网传播治理,促进社会进步

最初,互联网只是一个小范围的虚拟交往网络。而如今互联网已经走过了个人计算机互联网阶段,进入手机互联网阶段。在这个阶段,互联网传播带来人类交往和沟通的空间更为宽广。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虚拟交往在人类交往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人们通过互联网的交往平台,获得了更大的信息传播权、舆论话语权和决策参与权。不管是2011年3月发生在南京的“拯救梧桐”的温和表达,还是2011年初以来在微博上传播甚广的“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都成为普通公民通过互联网方式进行公共话题讨论、参与公共活动的重要途径。一般认为,如果一个社会能够具有富有建设性、协调性和缓冲性的社会阶层和力量,整个社会将进一步趋向于进步、开放和稳定,从而迈进更为和谐的社会发展阶段。而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传播治理则应该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2011年,相信新媒体技术和应用还会给人们带来新的惊喜,与此同时,在互联网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境,创新的力量和元素还将持久而又坚韧地存在并发展着。不管是微博客,还是其他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都在为社会治理和网络治理提供着日益丰富的手段和途径。路漫漫兮虽修远,创新之力犹无穷。善用互联网,善用移动互联网,善用移动互联网新媒体,趋其利,避其害,去其恶,扬其善,应该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类型传播者所应铭记的信条。新媒体技术变迁,正在推动着信息社会变迁的发生。而在信息社会变迁动力学中,新媒体技术变迁及其所调动的各种资源和力量,都在其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共同推动着一幕时代壮观之剧的上演。

(《中国传媒科技》杂志供稿 作者:付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