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新闻眼 > 正文

杜绝虚假新闻 维护媒体公信

2010-12-31 15:00:14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视频加载中...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假新闻的出现,曾让公众在情感上经受折腾,从惊愕到怀疑,继而慨叹,直至愤怒。有的假新闻更是扰乱了社会秩序,使群众遭受物质和经济上的损失。新闻打假,刻不容缓,杜绝虚假报道,净化新闻环境,已经成为新闻界以及全社会共同的呼声。

不久前,由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的通知》,通知决定,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在全国新闻单位开展为期半年的“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活动。这次深入开展打击虚假新闻报道的行动,主要针对近年来日益增多的假新闻事件。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新闻的制造和传播,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使新闻队伍的形象、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新闻工作的声誉受到了严重损害,必须坚决制止。

新闻媒体是各类公共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和传播者,是公众赖以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对新闻媒体,尤其是知名的、影响力大的媒体,公众一般都会抱有基本的信任。当虚假新闻出现在媒体上时,公众往往会信以为真,并据此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应对。在美国新闻史上,曾有过外星人入侵地球的虚假报道,使得当年美国120万人吓得惊慌失措,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因此,新闻媒体必须认清自身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牢记肩负的社会责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把真实放在首位,切实加强自察自律。

近些年来,新闻造假也呈现着不同的特点。我们看到,在2010年所查实的虚假新闻中,涉嫌造假者几乎都是职业新闻记者。如果说在以往的新闻造假中,有不少职业写手、网络写手的影子,以及有蓄意制造假新闻事件的“爆料线人”参与的话,那么今天这一新特点亟须引起高度重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些编辑记者职业道德缺失,新闻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广大编辑记者应该切实提高认识,恪守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为新闻的真实性把好第一道关。

透过虚假新闻的表象,可以看到虚假新闻在制造轰动的背后,往往掺杂了复杂的利益因素。个别新闻媒体把经济利益凌驾于社会效益之上,为假新闻开了绿灯。然而,假新闻纵然是一时吸引了读者,但终归都被戳穿,造假者也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它警示我们:新闻媒体需切实珍惜声誉,保持清醒。

令人欣慰的是,坚持新闻真实、杜绝虚假报道,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2010年的假新闻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较往年有所降低,不良影响也在减少,这说明虚假新闻不得人心,惩治与管理措施初见成效。杜绝虚假新闻报道,是一项长期工作,广大新闻人和媒体行业还需继续共同努力,持久地捍卫媒体的公信力。(刘熙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