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心态之变 从理想主义到功利主义,想做百年老店,我们还缺少什么? 周鸿祎这样怀念十多年前创业时的情形:“有点像汪峰的一首歌叫《春天里》,那个年代,‘没有信用卡没有她,没有24小时热水的家’”,“没有钱,但是有一些美好的东西,大家因为理想而坚持”。 而如今,“表面上看起来很繁荣,但是这种繁荣背后隐藏着危机,是一种创新力的缺失。”周鸿祎忧心忡忡。 在美国,当大的互联网公司看好某些处于创业期的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商业模式或是创意,常会采取投资、或者收购的方式,而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则越来越倾向于另一条路径——模仿这一业务,并利用自己的市场优势地位进行推广。 “大公司收购对于产业是良性的,收购后投资者、创业者都能拿到钱,整个产业的创新活力被激活。”互联网研究者、博客中国网站CEO方兴东说。而某些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做法,则使得中小公司缺乏持续创新和发展的空间和动力。 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制新闻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杰人律师看来,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现行法律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互联网时代,当创意越来越具有价值、越来越具有可传播性、可复制性、可模仿性的时候,法律怎么给予更好的保护,确实是一个挑战性的话题。” 事实上,与10多年前相比,今天的中国互联网所面临的创新外部环境有很大的改善。 一方面,是市场规模的扩大和网民数量大幅增长,在微软亚太研究集团主席张亚勤看来,这是中国互联网创新最大的优势,“可以将创新很快地价值化”。二是资金在增加。“估计中国的投资钱比硅谷都多。”方兴东说。 然而,心态的变化,功利主义的盛行日益成为创新的障碍。程炳皓承认,“在早期,中国的互联网氛围和从业者都更加纯朴,而现在,越来越功利化和商业化了”。 模仿正是这种功利化的体现之一。由于创新常常要面临很大的风险,而模仿的成本最低。对于占有一定市场优势地位的互联网巨头而言,跟随、模仿、局部创新,然后借优势超越,便成为最稳妥的市场策略。 功利化的特点,也体现在部分投资者身上。在美国,风投者会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会对创业者给予指导,而在中国,一些风投所关心的,只是何时可以上市获得更多的回报。“一些投资方与股民的心态是一样的,只要涨了就行,不管其它怎样。”方兴东说。 功利化的结果,是过于重视可以直接带来商业回报的表层创新,而对底层的基础创新投入不够。“中国现在主流的风投都转行做传统行业了,投互联网早期技术的很少。不能埋怨风投,几家大公司对这个行业有点竭泽而渔。”业内某CEO说。 微软公司高级副总裁、微软研究院院长里克·雷斯特今年10月在上海举办的21世纪计算大会的演讲中就表示:为什么要做基础研究?拥有基础研究部门的公司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这样便可以建立起早期预警系统。 对于想成为“百年老店”,想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这种长远的眼光,显然是必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