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新闻眼 > 正文

互联网时代专家呼吁:理性看待网络民意

2010-12-01 14:35:25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视频加载中...

1 推动民主政治进步

公民重大网络问政事件从2003年的每年几起,到2007年的每月一起,发展到2009年以后的每月数起

“我是四中高一的学生,每个星期六都要补课一天,而且作业很多,根本做不完,要是每个星期六可以放假半天就好了。”这是近日广东省佛山市一名学生不堪学业重负,在市政府政风行风热线网络互动平台上发的帖子。他的帖子立即被正在线上的市教育局副局长杨汉波看到。杨汉波告诉他,中小学阶段,除了高三年级,其他年级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不能组织学生集体补课,特别是利用公休日和假期、休息时间进行;并当场承诺:对于违反规定的学校,将严肃查处相关负责人。

2009年2月,云南在押人员李乔明死在看守所,警方称其“躲猫猫”时撞墙而死。这一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在事件成为网络热点后,云南省委宣传部迅速组织事件真相调查委员会,并邀请网友和社会人士参与调查。在网络舆论的推动下,“躲猫猫”事件真相很快被查清,施暴者受到法律制裁,有关责任人受到行政处罚。

在此前后,包括杭州“70码”、温州购房门、陕西真假华南虎照片风波、山西“黑砖窑”事件,乃至湖北邓玉娇事件等一系列网络公共事件中,网民监督公权力,推动着事件真相的调查。

“近几年来,我国公民通过互联网参与政治的现象日益增多,从2003年的每年几起,到2007年的每月一起,发展到2009年以后的每月数起重大网络事件,不仅改变了公民传统政治参与的理念,提高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能力,而且对政府公共管理体制、机制、运作模式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谢耘耕工作室11月22日推出的《2010年中国公民的网络表达与公共管理分析研究报告》提到。

“在中国现行体制下,网络民意弥补了体制中的弱点,互联网成为人们参与监督、参与立法、参与决策、表达利益诉求的途径,对中国民主政治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央党校高新民教授表示。

“网络民意是现实中的民意在网络上的延伸,这一认识对我国公共管理和民主法治建设至关重要……目前国内一些公共事件解决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议程设置’模式,即网络(BBS、微博、博客或手机等)提出议题——传统媒体关注——全社会参与——政府行为的模式。互联网对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对于完善政府公共管理,规范和引导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进而推动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0年中国公民的网络表达与公共管理分析研究报告》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