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人 > 正文

第十届福建省十佳新闻工作者林世雄参评材料

2010-05-18 21:48:13  来源: 东南网  作者:   
视频加载中...

林世雄同志事迹材料

林世雄同志自1988年大学毕业分配来福建日报,先后在群工处、总编办校对科、龙岩记者站、海峡都市报、海峡导报和厦门记者站工作,先后担任龙岩记者站副站长、站长,海都报、海导报副总编辑和厦门记者站站长。担任记者22年来,先后有多篇新闻作品获奖,其中《大陆蔬菜缓解金门菜荒》一稿被评为中国新闻奖(2007年度)三等奖;个人也获得多项荣誉,1996年被省政府授予抗洪救灾先进个人;2002-2008年度,连续八年被评为“优秀站长”(厦门记者站也连续八年被评为“先进记者站”),2006年9月被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组委会、国家商务部、福建省政府联合授予"突出贡献奖"(新闻贡献奖),2009年2月被厦门市委、市政府授予"创建第二届全国文明城市先进个人"。

一、自觉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密切当地党委政府的联系,努力提升福建日报在当地的形象和地位。

林世雄同志服从分配,先后在总编办校对上夜班半年,下基层乡镇和厂矿蹲点锻炼一年(各半年),他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1989年9月,被派驻龙岩记者站,先后担任记者、副站长和站长,深入基层,走遍了龙岩地区7个县市的200多个乡镇,采写了雷玉先、徐诗战、李玉莲、阙联云等许多典型,有多篇新闻获奖。1996年,龙岩发生二百年一遇洪灾,他深入灾区,写了30多篇抗灾稿件,其中《冲不垮的堡垒》被评为全省好新闻一等奖,个人被省政府授予抗洪救灾先进个人。

1997年12月,他被提拔为《海峡都市报》副总编辑,参与创办《海峡都市报》,常驻厦门异地办报,分管闽南地区的采编业务,为开辟海都的闽南市场作出了许多努力。

1999年2月,他被调任新办的海峡导报社副总编辑,参与《海峡导报》的创刊工作,为海导的创办、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2001年4月,他调任厦门记者站站长,为福建日报在厦门地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努力和贡献:2001年《福建日报》在厦门的发行量不足四千份,2002年上升到五千份,2003年到七千份,2004年突破一万份大关,2005年增加到一万二千份,2006年以来增加到一万五千份,2010年度,更是促使厦航增订《福建日报》2000份,《海峡都市报》1500份,《海峡导报》2000份,从而改变了《海都》、《海导》没有上航空飞机的历史,也使厦门地区福建日报的征订量递增率一跃名列全省第一……

在他的积极争取下,思明区、湖里区、翔安区先后在《福建日报》上开辟常态性的地方专版《思明之窗》、《湖里视线》和《翔安新闻》,进一步扩大和增强了《福建日报》在厦门地区的影响力。

二、始终坚持以稿立站,抓重攻头,多写稿,写好稿,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林世雄同志始终把完成宣传报道任务放在第一位,把写好稿、写重头稿、出精品当作驻站记者的头等大事来抓。他积极关注、努力采写当地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以及在各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尽量贴近当地党委、政府,做足"需要新闻"。在厦门举全市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之际,他采写了《鹭岛如花》、《一座美丽和令人惊喜的城市》等厦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纪实报道,在全省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日常采访中,他坚持“以稿立站”,注意抓重攻头写好稿。自2001年以来,每年发稿二三百篇,发稿量都名列九站乃至报社记者前列。2006年,见报稿件400多篇,各版头条80多篇;2007年,发稿360多篇,其中头条数、重点稿件有好稿70多篇;2008年和2009年,发稿335篇,各版头条及重点稿件60多篇。

无论是在龙岩或厦门记者站,林世雄同志作风扎实,工作勤恳,每年的发稿量都名列福建日报前茅,先后有多篇新闻稿件获评各种级别的好新闻。

三、自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断改进采访作风,默默无闻,乐于奉献。

在新闻采访上,林世雄同志牢记“三贴近”,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挖掘鲜活的典型事实,努力创新报道形式和手法,力使报道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同时,他注意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做一个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富有正义感的新闻工作者。2003年7月,厦门发生一起交警殴打送水工的不文明执法事件,当时,他正在办理家属调动(从龙岩交警调到厦门交警)手续,明明知道采写交警的负面报道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严重后果,但是,记者的良知使他毅然采写了《交警,为何如此对待送水工》的批评报道,稿件写出后,厦门市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多次求情,要求不要发表这篇报道,但他牢记党报记者的职责,新闻工作者的良知,毅然决然地坚持发稿。后来,他又追踪采访发表了五篇跟踪报道,引起了中央高层的批示。不过,他爱人调动的事宜也因而泡汤了。

在采访作风方面,每年台风季节,他都以身作则,闻“风”而动,冲在第一线,深入港口码头、机场、建设工地采访。2003年非典期间,他冒着危险,多次深入医院、口岸等重点防御单位,采写了《忠诚,为生命抹上亮色--厦门市成功治愈首例非典患者纪实》、《忠诚,担负起庄严使命--厦门众志成城抗非典纪实》等十多篇稿件,《忠诚,为生命抹上亮色》还被评为第八届福建对外好新闻三等奖。

无论是春节、“五一”或“国庆节”黄金周,他带头值班。尽管厦门离莆田很近,但有好几个春节,他都没有回老家过年,坚守岗位。如2008年大年初一(2月7日)晚,以"庆新春·迎奥运·盼团圆"为主题的海峡焰火晚会在厦门和金门同时举行,他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冒着凛冽的寒风,采写出消息《礼花漫舞迎新春厦金焰火耀海峡》,第二天被编辑部刊发于头版头条位置。

2009年7月中旬,他害痔疮,经常拉血。报社通知他代表报社编辑部前往东山参加中国国际投洽会宣传会议,他二话没说,毅然前往。由于天气火热和连续熬夜,东山回来后,他病情加剧,不得不住院手术治疗。就在他痔疮手术住院期间,七月下旬,集团厦门印刷厂的工厂用地申请卡壳,受报社领导委托,他手术后第六天,就开始夹着屁股,为印刷厂的土地申请奔波着;2009年11月25日深夜,他接到编辑部电话,要求他连夜赶到厦门海悦山庄找省委办领导审核朱镕基视察厦门的稿件,那几天,尽管他连续感冒咳嗽,发烧头痛,浑身无力,但他毫不推托,硬撑着病躯起身。他家里人不放心他去,老婆、孩子都陪着了赶往海悦山庄。一起忙到凌晨二点多钟才回家,就这样,他克服自己浑身酸痛、头痛欲裂的病情,默默无闻地工作着。

今年春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福建、厦门,他坚守记者站,为了配合宣传,做好报道,他冒着严寒、风雨,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从大年三十一直采访到大年初六,先后采写了十多篇稿件,有二篇稿件被评为好稿。

在廉洁自律方面,他时刻注意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清正廉洁,公道正派,不以权谋私,不借稿循情。在新闻采写活动中,能认真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有较强的政治观念、大局意识和良好的社会公德;在舆论导向方面,他采写的新闻稿件,至今没有出现新闻导向失误和技术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