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采写简况、作品评价、社会效果、获奖情况等)
2007年7月1日,在参加厦门市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大会上,记者了解到“为了缓解金门菜荒,厦门启动了新一轮直供金门蔬菜贸易,首批蔬菜已于6月30日输往金门”的信息。此信息既彰显两岸贸易往来,又表达出两岸同胞骨肉相连、同舟共济的深厚情谊。为了抢回这条新闻,记者当天就采访了出口商厦门农产品有限公司,同时了解到,为了这批蔬菜及时输往金门,厦门检验检疫和厦门海关开通了“保鲜通道”,派专人加班加点,并到货船边进行现场验放。第二天,记者到口岸部门采访,进一步了解到,为了解决金门吃菜难题,厦门于下半年每半个月都将组织二三个航次出口。掌握十分丰富的新闻素材后,记者三易其稿,使文字高度凝炼。稿件一传至编辑部,编辑马上在当天海峡新闻头条位置推出。
这篇消息紧紧抓住两岸高度关注的话题:两岸贸易和两岸救济。2007年春夏之交,我国南方包括台湾地区普降大雨,金门地区蔬菜供应不足,出现菜价飞涨、居民吃菜难问题。作为一水之隔、唇齿相依的海峡西岸福建,尤其是与金门“门对门”的厦门,启动直供金门蔬菜贸易,有效缓解金门“菜荒”。作者在短短670字的篇幅内,把新闻动态、背景、预景等内容进行高度浓缩,简明中透视出“推动两岸贸易往来、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深刻内涵,文字凝炼朴实,意味深长。
本篇消息在福建日报首发后,被海内外许多新闻媒体及新闻网站转载。中新社、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雅虎网等门户网站都转载了这条消息,对推动两岸三通产生了积极影响:两岸直接贸易大势所趋,两岸关怀无时不在,厦门金门“两门”三通先行非常必要。
2008年5月,获第十四届福建新闻奖二等奖;
2008年8月,获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2007年度)报纸消息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