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新闻眼 > 正文

中国经济时报:网络实名制难产

2010-03-18 10:55:44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   
视频加载中...

在“××门”成为一种社会常态时,“实名制”成了关键词。

尽管是趋势,但有关实名制“度”的把握却需要各方论证。用好了,“天价烟门”、“日记门”等会成为网络监督的利器;用不好,充满了诽谤和偷窥的“门”则会毁了中国的道德体系。天使或魔鬼,只在一线间。

自由

如今的网络更像一个“社会”,网民们习惯于用另外一种身份,不被干扰地抒发自己或真实或虚假的想法。这种相对的自由被理解成网络的本质。

但是,网名为“那啥那啥”的网友告诉本报记者,如今的都市白领很多都生活在多重压力下,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宣泄,只能在网上满足自己。他们大部分都有“窥私欲”,这也使得“人肉搜索”、“艳照门”等事件层出不穷。

民革云南省委副主委李瑾认为一些网民对隐私权的漠视让人担忧,这说明我国的公民意识虽已觉醒,但没有成熟。

人们似乎忽视了网站的性质,其实它们也是企业。作为企业,不论是它的经营理念,还是其参与者——网民,都应该拥有起码的责任感。

通信专家项立刚告诉本报记者,实名制被“妖魔化”了,似乎采用了实名制就违背了网络的自由。

“一个关系到社会大众的事物,需要运用管理手段进行管理,这是必需的,也是政府的责任。全社会所有人都必须理解和适应。”他以手机实名制为例,“限制的是不法分子、犯罪分子,或是想获得商业利益的人的自由,对于普通用户的自由限制非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