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人 > 正文

胡舒立推出新作:“十年财经路,三月首开口”

2010-03-09 11:39:13  来源: 华西都市报  作者:   
视频加载中...

胡舒立(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著名财经传媒人胡舒立近日推出新作《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十年财经路,三月首开口。著名财经传媒人胡舒立推出新作《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胡舒立被美国的《商业周刊》誉为中国证券界“最危险的女人”,她所主编的《财经》杂志,曾经揭露“基金黑幕”、“庄家吕梁”“银广夏陷阱”等众多黑幕。《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选入的100多篇文章,是胡舒立主编《财经》十余年间所写的评论文章的精华。这位犀利强悍的传媒人有着怎样的新闻观?作为女性,她拥有怎样的内心世界?在刀光剑影的传媒江湖中,胡舒立要做的,是一个有梦的人。

《华西都市报》:《舒立观察》被称为十年财经路的总结,这本书的意义何在?

胡舒立:我在《财经》做的模式,就是由主编自己去写这本杂志的评论、自己署名,以后我不想以这种形式写作了。其实我做《财经》是做了近12年,在某种意义上,(这本书)是这12年历史的一个侧影。我现在不再用这种形式写东西,我希望有足够长的篇幅去发挥。我希望这本书对于了解过去12年、理解过去12年中国经济改革的发展和变迁,对于了解中国过去12年财经杂志作为一本成功的被业界高度认可的杂志的发展,对折射中国过去12年新闻业的发展,它是有一点意义的,它是一个侧影,我希望它是一个小小的缩影。

《华西都市报》:作为成功的财经传媒人,你为什么对评论情有独钟?

胡舒立:我喜欢写评论,后来分到《工人日报》,我说让我写评论吧。1998年创办《财经》杂志,创办以后没有评论,那年8月的时候,我们决定写一篇短评。我写报道可以,但是写评论很谨慎,不太敢写。我写了一篇之后给编辑部主任王烁看,王烁说写得很好,你应该每期都写。我说我有这个资格每期都写吗?他说你就应该每期都写,相当于准社评的性质。社评是要经过社评委员会讨论,更加大一些的范围,更加郑重一些。但是用署名的方式,既是代表刊物,同时有一定个人看法的色彩,他说这样做可以。我就在王烁的鼓励下一直写下去。

《华西都市报》:再回顾以前写的这些文章,特别是在你目前所处的职业生涯的特殊时期,会有特别的感触吗?

胡舒立:它们应该是我担任《财经》主编职业生涯的一个侧面记录,很有意思。其实,每一篇文章都可以唤起当时的一段故事,可惜现在没有时间把它们全部写出来、串起来。在《财经》成立五周年的时候,就曾想过出一本书,叫《我与“财经”》,当时想把所有的“财经观察”背后的故事串起来。很遗憾,一直没有时间去做这件事情。但是,这件事情总有一天是可以做的。把每年的文章精选出几篇,再配上当时的故事。

《华西都市报》:你曾说,新闻是易碎的。为什么会有这样伤感的领悟?

胡舒立:新闻的易碎性确实是我常讲的话题,也是客观存在。正是知道了新闻易碎,我们才希望自己的作品不碎,至少不易碎。我在1994年出版的那本《改革没有浪漫曲》后记中写到,新闻本身是易碎的,但新闻记者对于永恒性的追求是始终不渝的。

《华西都市报》:你以后会在写作形式做怎样的改变?

胡舒立:我想比较灵活,你们可能会注意到我的博客。博客是可上可下、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的。但是我写博客也是在探讨新的写作形式。比如我现在博客写到一席谈。这是因为我有机会参加很多会议,接触很多朋友,他们讲的话很精彩。用一席谈的形式,前面是背景,后面把有价值的东西提供给大家。我就是想找新的形式,我喜欢用新的方式。我最近又想起一个新的形式,我把我和哲宇的对话也登在博客上,我把它叫作对答。

《华西都市报》:你是一个高关注度的人物,面对外界的非议你是怎么坚持自己的风格呢?

胡舒立:我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人,我觉得大家对我都挺好的。我是个有梦的人,在中国不断进步同时又充满复杂性当中,我们干的很带劲,我觉得绝大多数人都是肯定的,过去是这样,将来也会这样。我不会去想这件事会不会得罪谁。因为只要你做的事情是对的,那你就往前做,总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

《华西都市报》:在写一些公共事件评论的时候,怎么把握度的问题?

胡舒立:我觉得把意思说清楚,一是要坦率,有什么看法把话说清楚。二是用词、用句要斟酌,要比较谨慎,不能逞一时之快。我觉得写东西不能有哗众取宠之心,好像用逞一时之快的词写冒了以后就有人叫好,事后又觉得糟糕,度没有把握好。在坦率和直截了当的表达自己看法的同时,对你所谈的看法为了让大家听懂理解,用词要斟酌和慎重,本身就是度的把握。

《华西都市报》:你现在是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很多人期待你能够为高校新闻学教育带去新的理念,你在这方面有什么想法?

胡舒立:我对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的职位和机会是很兴奋的,也有很多设想。在我的想法当中,想在中大推出财经新闻的专业或方向。我现在正在物色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养丰厚的新闻人,愿意改行从事教育,跟我一起在实践中把教学搞好。我们想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永生的苦恼就是,不是这个事你一说就能解决的,只能不断重复地说,而且要换一种方式。既不能说自己说过的事情,又要重复你的主张和你的观点,其实这也是专业人的坚持。 (记者胡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