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人 > 正文

凤凰特派记者陈淑琬:海地七天七夜

2010-01-28 11:34:22  来源: 新华网传媒频道综合  作者:   
视频加载中...

凤凰五人报道组(左起):赵宏、陈淑琬、张世欣、梁培伟、陈佑彬

记者在现场也是一份协助救援的力量

陈淑琬,凤凰台北站记者,海地地震发生后,她和同事跟随台湾救援队辗转抵达海地,第一时间对震后海地的搜救、援助、医疗、民众生活等做了详细的报道。24日,她和同事随搜救队撤离回到台湾。淑琬说,虽然人已经回来,但是心里却还一直挂念着那个叫海地的地方......

辗转到达

陈淑琬得知可以去海地的消息,根本没有时间多想,收拾设备,出发。一共换了三班飞机,从台北出发飞到洛杉矶,再从洛杉矶飞迈阿密,然后从迈阿密飞多米尼加,最后从多米尼加坐小巴走陆地,终于震后第四天抵达了海地。

与获救小女孩Mia和Mia的妈妈合影

难得的笑容出现在孩子们的脸上

纯真的笑容

淑琬说,海地人说话都是没有经过修辞或掩饰的,很直接。在采访中,淑琬和同事遇到了很多善良的海地人,他们长期以来认为他们的声音是不被外界听见的。海地普通人的欲望很简单,有一瓶水,就能非常高兴;出去一整天得到一包饼干,他就觉得这一天是幸运的;去看当地的小朋友,眼睛亮亮的,看着你就来抓你的手。小朋友脸上还看得到淡淡的,浅浅的微笑。大人们即便没有笑,也没有眼泪。有一幕很有趣,淑琬拿着数码相机问一个妈妈可不可以拍她和她的孩子,她用手比划说可以。淑琬拍完之后立刻给她看,她们就笑了,显然从来没见过拍完照片直接就可以看的。老人家很惊讶,瞪大眼睛,出现了难得的笑容。

和救援队一起行动

等待救援奇迹

帐篷外的草坪上连夜赶制新闻

极限的挑战

在海地,记者和救援队员一样,食物都是自带的。可在那个地方很奇怪,大家都很省,其实一天喝三四瓶也没问题,带的都够。但是各国都一样,都很节省。比如台湾救援队,泡茶的杯子和吃饭的碗用完都不洗,觉得会浪费水,所以只用带来的毛巾或者卫生纸擦干净,也没有免洗餐具之类的。“像我就喝一瓶水,男人比较辛苦、出汗多,也只喝两瓶。”淑琬说,“地震前当地一瓶水可能只有几分钱而已,现在价钱飙升到四美金,怎么可能买得起?所以救援队出去的时候,车子门窗都要紧紧关起来,被人看到里面有食物会把车子都弄翻的。”如果跟着救援队的话,就有专门负责伙食的后勤,一般吃的是快餐包,加些热水过一会就有米饭和菜,像军用的食品,有时也煮方便面。但淑琬和同事在现场没时间也没心情吃,三十五六度的气温,整个人都口干舌燥,所以只是咬一咬饼干喝点水就算对付了。

震后的海地,可以想象,基本没地方住,淑琬笑着说,“其实也不用睡,海地的白天是中国的晚上和下午,白天不用说肯定一直在工作,回去以后晚上赶发稿,就是24小时不停地在做这些事情。每天能睡一两个小时就很幸福,不过真的很难睡着。每次连线完大概是凌晨3、4点了,而7点又要行动了。”在当地,淑琬的最高纪录是三四天没洗澡,第四天她实在受不了换了衣服简单擦了擦。直到撤退到多米尼加,一个多星期以来才第一次洗头,洗头水都是黄色的,很多沙石尘土都埋在发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