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12月23日晚,央视著名记者、主持人柴静在博客上撰写“我以为我失去了他,但是没有”一文,回忆陈虻。此文一经发布就受到众多网友的关注。截止传媒频道发稿时,已有近6万网友点击阅读博文,并有近400条网友留言。同时,这篇博文也在开心网等处被网友广泛转载。
2008年12月23日凌晨,《东方时空》前制片人陈虻因胃癌去世,享年47岁。陈虻曾第一个提出了《东方时空》中“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一创意。在今年4月26日,柴静曾写下博文“陈虻不死”缅怀故人,里面包含的情思让网友动容,被称为“最好的悼文”。
以下为柴静所写博客“我以为我失去了他,但是没有”原文:
柴静的博客(网页截屏)
一
今天跟老范讨论本周要播的片子,想起陈虻。
我进台第一天,陈虻问我“你从湖南卫视来,你怎么看它现在这么火?”
我胡说八道了一气。
陈虻指指桌上,问我“这是什么?”
“……烟……?”
“我把它放在一个医学家面前,我说请你给我写三千字,他说行,你等着吧,他肯定写尼古丁含量,几支烟的焦油就可以毒死一只小老鼠,吸烟的人肺癌的发病率,是不吸烟人的多少倍,吸烟如何危害健康。还是这盒烟,我把他拿给一个搞美术设计的人,我说哥们请你写三千字,那哥们给你写,这个设计的颜色,它的民族化的特点,它的标识写出来。我给一个经济学家,他告诉你,烟草是国家税收的大户,如果全不吸烟的话,影响经济发展,还有烟草走私对经济影响。”
他看着我“我现在把烟给你,请你写三千字,你就会问写什么呀?”
后来我知道,他经常拍出这盒烟来震慑新人。但是,他最后说的一句话十年后仍然拷问我。
“你有自己认识事物的座标系吗?有几个?”
二
采访完当晚我跟老范聊天,我谈起卢安克给我的感受。
她问我“你说咱片子必没必要这么深?观众会不会不容易体会?”
我想起陈虻审片子,有个编导说不想在片子里放入思想,“我妈说看不懂”,就放弃了。
陈虻说“思想、你、你妈这是三个东西,现在你妈看不懂,这是铁定的事实,到底是这思想错了,还是你妈的水平太低,还是你没把这思想表达清楚?我告诉你,你妈是上帝,不会错。思想本身也不会错,是你错了,是你在叙述这个思想的时候,叙述的节奏、信息的密度和它的影像化程度没处理好,所以思想没有被传递”
柴静(资料图)
三
他有一句话,我常用来评估自己的片子。
“什么是好片子?”他说。“你的领导不愿意表扬,又找不出理由枪毙,一人在家的时候挺爱看的就是。”
这个话并不出奇。
我当年以为是他是说好节目要尖锐,他说“不是,不是说你把采访对象不愿意说的一句话套出来叫牛逼,把他和你都置于风险之中,这不叫力量。要是拿掉你这句话,你还有什么?”
他解释“你的主题要蕴含在结构里,不要蕴含在只言片语里,要追求整个结构的力量。”
我当时还不够了解他的意思,没有再问下去。
今天在徐泓老师编的他的书里看到他更细微的解释“这种结构,是如何去建构这个片子中的相关人物,以及相互关系,在这种关系里呈现出一种深刻。”。
前阵子我一直很困惑,怎么在《面对面》中去问出动机-----因为发生在头脑里的事情很模糊。这次我们采访卢安克,大量地用了纪实的段落,把他放到与其他人物的现实关系当中去,看看会发生什么,再来观察。
不一定做的完善,但是能理解陈虻为什么说“结论是简单的,关系是深刻的”
四
一年了,他在去年的今天去世。
我常常想起他。
但总象听见他说“姑娘,这不是感伤的时候”。
感谢徐泓老师整理他的书稿,我从这本书里纪录下来的文字里,才再一次认识他----从那些我没来及听见的话,听见了没听进去的话,听进去没听明白的话里。
在这本书里,他说给此刻的我听“你必须退让的时候,就必须退让。但在你必须选择机会前进的时候,必须前进。这是一种火候的拿捏,需要对自己的终极目标非常清醒,非常冷静,对支撑这种目标的理念非常清醒,非常冷静。只有你非常清楚地知道你的靶子在哪儿,退到一环,甚至脱靶都没有关系。环境需要你脱靶的时候,你可以脱靶,这就是运作的策略,但你不能失去自己的目标。”
我以为我失去了他,但是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