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解渴 解读 解释 解惑 社会转型期媒体影响力构建的四个关键词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思想多元多变多样的趋势日益明显,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加上信息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各种思想不断交汇交合交锋,屡见不鲜的突发事件、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民意沸腾的热点话题往往成为舆论焦点。受众希望媒体揭示真相,解疑释惑,指点迷津,以便更好地认识社会、理解社会、适应社会。这既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又是媒体增强传播力、提高引导力、扩大影响力的良机。本文通过对今年以来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重大问题、热点话题的报道的分析,解读社会转型期媒体影响力构建的四大关键词:解渴、解读、解释、解惑。 一、解渴:及时提供突发事件的信息全景,在满足受众的知情权中扩大影响力 透明度决定公信力,公信力决定影响力。社会转型期是信息公开的理念逐渐成为共识的转折期,也是公众信息需求的膨胀期。按照新闻规律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是提升新闻公信度、扩大媒体影响力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前提。在信息化时代,主流媒体在重大社会事件中失声,不仅助推流言扩散,还极大损害媒体的影响力。 在社会转型期,受众不仅需要及时获知新闻事件的准确消息,而且希望了解详细情况。媒体把新闻事件的现场见闻、社会反应、前因后果、背景资料等做全做足,不留空白,提供丰满立体的信息全景,既是新闻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媒体竞争实力的体现,且迎合了社会公众日益增强的知情权意识。在今年以来发生的几起全国舆论关注的突发事件中,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的信息公开、透明、全面堪称典型。 今年6月5日8时左右,成都一辆公交车在行驶途中突然燃烧,造成25人死亡、76人受伤。仅仅两个多小时后的10时40分,成都市人民政府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在当日连开三次新闻发布会。在成都当地的平面媒体中,《华西都市报》用了将近4个版的篇幅报道公交车燃烧事件,报道规模在所有报纸中数一数二。该报记者在公交车发生燃烧后几分钟内即赶到现场,是最早到达第一现场的媒体记者。第二天,该报除了在头版刊登公交车燃烧事件综合消息、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应对措施等稿件外,还在第二、三、四版,分别以“现场”、“救援”、“寻亲”为主题,全面报道了燃烧现场的逃生和救人场面、司机接受调查、消防车和救护车快速反应、医院收治伤员、交警疏通道路、死者家属采集血样、遗体保存、成都开展公交大检查等情况,还有出事公交车资料、公交车起火怎样逃生、近期公交车燃烧事故等背景性、知识性的文章,信息非常详细,满足了受众的渴求。第二天和第三天,四川省政府又分别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通报最新情况,回应公交车上有没有安全锤、司机是否参与救人等疑问,媒体立即予以报道。由于这些报道,网络上沸沸扬扬、真假难辨的各种信息很快得以澄清,因而挤压了负面、不实信息的传播空间。日后流言甚少,同时也成为全国其他媒体获知新闻事实、判断新闻价值,进而转载或发表评论的重要信源。 突发事件有大有小,性质各异,并不是所有的突发事件都能成为重大新闻,也不是所有的突发事件都像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那样有显性的新闻价值。关键是看其背后是否隐含重大的社会意义或重要的社会问题,还要看媒体的判断力。如果将一起并无多少社会意义的突发事件大肆渲染,那是大而无当。媒体如何面对突发事件,如何敏锐呈现突发事件的新闻点,往往体现出其新闻发现力和对事件的把握能力,也是衡量其影响力大小的一把尺子。当然,对于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则要把握好度。 |